“一個並不起眼的坑螺,卻吸引來了央企的大項目。”近段時間,一個關於招記憶體商引資的“傳說”,在革命老區安徽六安流傳開來。
  坑螺是一種在山間溪水中生活的黑色螺類,對水體的潔凈度要求極高。出人意料的是,在六安的淠河裡,就存活著這個“稀有”物種。由此,華潤怡寶有mSATA限公司決定在六安落腳,投資建設年產40萬噸純凈水的生產線,將六安的青山綠水變作“產品”,推向市場。
  “剛來的時候,我們做了水源檢測,在當地水源里發現了坑螺的存在,這表明六安具有符合我們飲用水企業所要求的生態環境。”該公隨身碟司一位管理人員解釋道。
  習慣拒隨身碟絕,敢於說“不”
  坑住商情趣用品螺的發現,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六安具有先天的資源稟賦,它地處大別山北麓,全市森林覆蓋率接近35.8%,其中山區縣高達70%以上,是全國生態示範市。此外,該市地表水資源總量為100億立方米,水質優良,常年保持在二類水標準,有的甚至達到一類飲用水標準。
  守住這片青山綠水,如何做好綠色發展的文章?為此,六安市委、市政府提出“弘揚紅色精神,致力綠色發展,放飛金色夢想”的戰略部署,併成立了高規格的“綠色發展指導委員會”,啟動編製了《六安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走上了一條綠色發展的道路。
  “六安天藍、水清、山綠、氣爽,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大自然恩賜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但同時我們為了保護生態也作了大量努力。”中共六安市委書記孫雲飛說,“金山銀山服從於綠水青山,無論是引進還是新上工業項目,不管企業效益多好,規模多大,只要對環境影響大,我們一律說‘不’”。
  據公開的報道顯示,近年來,六安市嚴把環保門檻,累計對110餘個產業限制、涉及污染的意向項目進行了否決,涉及總投資約260多億元。其中,霍山縣先後拒批可能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或不符合準入條件的項目總投資就超過80億元。去年以來,舒城縣經預審環節,拒絕了30多個不符合入駐條件的招商項目。
  “不久前,一家電動車行業的龍頭企業準備落戶,快簽約時,對方提出要上鉛酸電池的配套項目,被我們否決了。”六安市招商局綜合信息科科長張金永說,當時,新成立的六安市承接產業轉移集中示範園區急需一家規模企業入園,以產生一定的帶動效應,“但是,我們必須堅守環保的底線,所以只能選擇放棄”。
  “有些時候,項目都已經深入談了一段時間,雙方都付出了不少精力,可最終沒有通過評審,不免有些遺憾。”一名招商工作人員坦言,一開始得知項目被否決的時候,自己有些“抹不開面子”,不過現在已經習慣了。“這就是現實,‘綠色’是一條硬杠子,誰都沒有理由突破”。
  在六安市經濟開發區招商局副局長胡昌春看來,自己的工作就像是“純凈水的過濾層”,把“三高一低”的項目統統過濾掉,最後留下符合園區產業規劃的綠色項目。
  “我們最後會有一個項目評審會把關,項目的最終通過率僅有30%。”細心的胡昌春對此進行過統計,在他看來,這個數字是“高標準、嚴要求”的體現。
  如何評判一個項目究竟是不是符合綠色發展的需求,不是一場會議、一沓材料就能決定的。胡昌春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落實“實地考察”制度,做到每個項目都要考察。“瞭解產品市場,以及項目的資金來源等。”
  “有時,企業邀請我們考察他們的總部,我們就會提出,看一看它在地級市的項目,這樣更有參照性。”據胡昌春介紹,考察往往要耗時半個月以上,但這個環節必須慎重對待。“正是實地考察,有效避免了引進‘假大空’項目。”他說。
  招商不簡單拼政策,青山綠水作名片
  今年4月底,六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2014年全市招商引資工作的意見》,就全市招商引資工作作出明確要求:註重項目可行性審查,對項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行評估,對項目產業佈局、環境準入、投資強度、稅收貢獻等進行論證,嚴禁引進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項目,促進綠色發展、科學發展。
  門檻提高了,會不會讓企業望而卻步,進而影響到招商引資的成效?
  事實證明,並非如此。有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六安全市新引進項目86個,協議引資324億元,實現到位境內資金318.1億元,同比增長12%。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3102萬美元,同比增長26.2%。
  近3年來,該市依托農、林、水、文化旅游等資源,累計引進了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環保產業以及綠色服務業等項目220餘個,總投資600多億元。
  “準入門檻提高了,產業佈局變得合理了,生態環境得到了保護,反倒引得優資競相來,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六安招商部門一位負責人表示,如今招商已經過了單純“拼優惠政策”的時代,比的是軟環境,其中,生態環境更是被高科技、高附加值企業所看重。
  在華潤怡寶六安有限公司負責人楊建國看來,六安的水資源本身就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當地水的電導率指標低於150,對純凈水企業來說,處理成本低,而且產水率高。”
  “此外,提高準入門檻,加強環保監管,對我們這些已經落戶的企業來說,是一種保護。”他表示,作為一家食品企業,對環境要求很高,“我們希望,鄰居都是環保綠色的企業”。
  對此,胡昌春也深有同感。他發現,很多企業都是擇鄰而居。一位落戶當地的企業家曾向他坦言:“都說近朱者赤,六安市經濟開發區很少能看到煙囪,我們是個環保型的企業,當然想與好鄰居相伴,才有安全感。”
  胡昌春將之總結為“綠色的規模效應”。在這種規模效應的影響下,六安原有的企業也自覺走上綠色發展的道路。
  “環保是大勢所趨,企業必須捨得投入。”據安徽星瑞齒輪傳動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員郭延輝介紹,公司除了每年投入“技改”外,還投入了300萬元建起兩個污水處理站,不僅公司可以實現油污分離,還可以幫助相鄰企業處理污水。
  目前,該公司生產的節能變速箱隨整車出口國外,此外還與西班牙等地的企業進行合作生產。在郭延輝看來,“綠色發展是本土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國外同行的尊重和信任。”  (原標題:六安:抬高準入門檻 引得優資爭相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m64qmtts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